工作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主办
首页 > 文件资料 > 工作制度 > 正文
政协重庆市委员会联系界别工作制度 (渝政协〔2013〕14号)

2014年02月03日 16:45 来源:市政协理宣处

政协重庆市委员会联系界别工作制度

(渝政协〔2013〕14号)

按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特征,体现了统一战线组织的广泛代表性、党派合作性和民主协商性。为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界别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市政协对界别活动工作的指导协调,创新发展政协工作,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及有关规定,参照全国政协有关做法,建立市政协联系界别工作制度。

一、市政协副主席联系界别

为加强市政协副主席与市政协组成界别的直接联系,更好地发挥界别优势和作用,根据工作需要,市政协副主席分别联系相应界别。

副主席联系界别的方式和内容:根据政协工作总体部署,参加界别专题调研、视察、座谈会、研讨会、学习报告会等,听取界别关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界别所联系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提出界别提案和建议;出席界别组织的重大活动。

副主席联系界别的具体安排:

何事忠:中共、民革、民盟、新闻出版界

童小平:民建、民进、工商联、经济界

谢小军: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医药卫生、社会科学界

彭永辉:农工党、致公党、特邀(非港澳人士)界

杨天怡:无党派、总工会、妇联界

陈贵云:农业、科协、科学技术界

姜 平:九三学社、台盟、共青团、青联、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

李钺锋:少数民族、宗教界

张 玲:侨联、台联、对外友好、特邀(港澳人士)界

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

市政协专门委员会要广泛联系政协界别,为界别活动提供更好服务。各专门委员会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领域联系相关的界别并协助副主席做好联系界别相关工作。民主党派、工商联由市政协办公厅协调联系。

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的方式和内容:专门委员会根据市政协工作总体部署,组织界别委员开展专题调研,举行界别协商会、座谈会、研讨会、学习报告会等活动,围绕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提案,反映所联系的社会各界群众的愿望和诉求。

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的具体安排:

提案委员会负责提案工作,加强界别提案征集、办理的联系和协作。

学习及文史委员会联系新闻出版界。

经济委员会联系经济界。

农业委员会联系农业界。

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联系与人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关的界别人士和无党派界。

科教文卫体委员会联系教育、科协、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体育、社会科学界。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联系总工会、青联、共青团、妇联、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联系少数民族、宗教界。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联系侨联、台联、特邀(港澳人士)、对外友好界。

区县工作联络委员会联系特邀(非港澳人士)界。

三、突出界别地位,更好发挥界别优势和作用

(一)加强对界别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根据政协章程的有关规定,每届政协换届前,主席会议要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审议下届政协界别的合理设置,提出妥善安排界别代表人士参加政协的建议意见,由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协商决定。

(二)充分发挥界别在政协例会中的重要作用。在政协全委会上,按界别划分委员小组,高度重视各界别在小组讨论时的意见与建议,并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有重点地安排界别联组讨论,邀请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参加,听取界别的意见和建议。提倡以界别名义提交大会发言,并有重点地安排界别代表发言。根据需要,安排有关界别的委员列席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参与重要问题的协商讨论,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就重要问题召开的专题协商会议,安排相关界别的委员参加,充分发挥他们参政议政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界别在调研视察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界别的特点和优势,有选择地开展一些具有前瞻性、宏观性、战略性的调查研究、研讨论证和咨询服务工作。以本界别反映突出的问题为主题,合理安排以界别为主体的视察、考察和调研活动。

(四)充分发挥界别在提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界别提案征集制度,积极鼓励各界就本界别存在和关注的问题,提出界别提案,并择优列为重点提案。深化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工作,邀请相关界别的委员参与重点提案办理。

(五)充分发挥界别在反映社情民意方面的重要作用。各界别要充分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注意认真搜集本界别群众关注的问题,听取和反映他们的呼声和意愿。政协各相关工作机构,要注意从界别调研、视察和委员专题座谈会等界别活动中,及时反映界别社情民意。要从各界别中聘请一批特约信息员,重点反映各界别所关注的重要信息。市政协主席接待委员日活动可重点邀请若干个界别的政协委员参加,了解相关界别对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中重大问题的看法,综合相关界别提出的意见建议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

(六)充分发挥界别在专门委员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专门委员会根据工作要求和专业相近的原则,在机构设置、职能定位、成员组成等方面要充分考虑界别因素。在开展调研、视察、研讨、座谈、咨询服务以及与市委、市政府部门开展对口联系和协商等活动时,有重点地邀请相关界别的委员参加,充分发挥界别委员的整体功能,努力使专门委员会成为界别活动的重要依托。

(七)确立界别活动召集人。市政协全委会期间各委员小组召集人原则上为闭会后各界别活动的召集人。市政协办公厅和各专门委员会应与界别活动召集人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加强指导和服务。界别活动召集人应主动加强与本界别委员的联系,组织好本界别的活动。

(八)积极开展界别活动。市政协全委会闭会期间,界别活动可根据各界别的特点和要求,围绕履行政协职能的各项工作,每年举行1~2次界别会议或活动,加强界别委员的沟通与交流,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意见。

(九)定期走访市级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市政协党组定期集中走访市级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看望机关职工,听取意见建议。

(十)定期召开市政协界别座谈会。市政协每年可举行1~2次界别座谈会,由主席或副主席主持,传达、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协商讨论重大事项和重要活动安排,听取对市政协工作的意见建议。

本制度自市政协主席会议通过之日起实行。

 

编辑:白艳丽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编:401147    渝ICP备05006522号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复制或镜像    技术支持: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