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川胜概图(宋)
宋代地理图(局部)
四川通省山川形势图 重庆附郭巴县图(清)
国璋重庆府治全图(清)
张云轩重庆府治全图(清)
刘子如增广重庆地舆全图(清)
国璋峡江图考(清)
罗缙绅祖峡江救生船志(清)
新测重庆城全图(民国)
修正最新重庆市街道图(民国)
军事委员会巴县地形图(民国)
陪都十年计划草图之一(民国)
地图产生于何时,是无法详考的,据专家推测应该比文字还要早。因为原始地图就是图画,把城市、山川、道路根据作者的观察和计算,如实地画进地图里,是行军打仗、外出狩猎和出门旅行的指南。自古以来,在我国就流传着《河伯献图》的神话故事。说的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动了河伯。禹踏遍千山万水,忽一天巧遇河伯从黄河中走来,赠予大青石一枚,禹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张水文地图。禹借助地图,因势利导,治水很快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地图的作用不可小觑。
资深的历史地理研究专家蓝勇应邀以《历史上的重庆地图和地图上的重庆历史》为题,作客重庆政协文化月坛,自然会引起重庆听众的兴趣。
蓝勇是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历史地理学博士点学术带头人。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组专家、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地理》编委、《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委、《中国人文田野》、《中国图像史学》、《西南史地》主编、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研究会理事等。他主持纵横向项目30多项,出版各类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杂文30多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四川巴蜀十佳优秀教师等称号和荣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重庆市“322人才计划”第一层次人选、重庆市社会科学领军人物、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
蓝教授一一抛出南宋的《蜀川胜概图》、万历《重庆府治全国》、《重庆府治彩绘全图》以及最早的四川分县地图集《四川通省山川形势图》等等老式地图。
蓝教授说,地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面符号系统,里面都是一些几何抽象的符号,当然也有一些像景区,图里面画有山、水、树、房子这些很写实的东西,但是其他的符号几乎都是平面的符号;还有一种系统就是散点山水写意系统地图。西方的油画系统是聚焦透视,是很写实的,中国画是写意散点透视,在中国古代地图中有一类地图而且是占相当大比例的地图,是采用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来制作的,在上面叠加地名,实际上相当于散点地图的三维透视地图。
他说,重庆在地图史上拥有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提到的,我们在图经时代的汉晋之时就有了《巴郡图经》,这是我国最早的地图,是重庆历史的骄傲。这幅地图是一张长24米的手卷,用传统的散点写意形式表现出来,看起来像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画,它的上面标绘了200多个地名称谓,这是相当珍贵的,其他文献都没有记载这么全、这么细,所以,它对于今天我们了解四川、重庆的历史很有帮助。
蓝教授特别提到:回顾我们重庆主城发展历史,在宋以前我们主城默默无闻,还远远不及奉节的知名度。当时范成大从成都坐船经过重庆到江南地区去,他到重庆连船都没有下,只有两首诗略为提到而已,但是到了今天的奉节,他却登山临水,诗赋也是浓墨重彩。《蜀川胜概图》从长江上游画到宜昌,画得最重的城市一个是成都,一个是奉节,对重庆基本没有体现,可能作者对重庆基本没有印象。
我们一般在历史地图上看到的是清代光绪年间国璋组织绘制重庆府治全图,可以看到乾隆年间江巴分治的情况,江北嘴一带当时有独立的城防,主城一线城墙主要是在今天的通远门这一线,还有两路口到佛图关。在清末重庆城有三个城防体系,第一个就是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围成的这个体系,还有江北城和佛图关。古代说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就是说重庆三面临江,西面有佛图关,易守难攻,所以它在军事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重庆地图很重要的一点是航道,在古代,航道比今天要重要很多,所以重庆的航道图是非常多的,川江航运在重庆历史上很重要,重庆之所以开埠就是因为它的航运地位,没有重庆开埠就没有后来的陪都;没有陪都就没有西南军政委员会;没有西南军政委员会就没有后来的重庆单列;今天重庆的直辖也就不一定能够实现。
抗战期间,重庆的地位和影响迅速飙升。据说联合国地图就标了中国的四个城市,其中就有重庆,说明重庆的地位已非同寻常了。
世事流转,沧海桑田,一地当有一地的特色,城市间的发展各有其历史的轨迹。蓝教授说,在重庆通史里古代只占三分之一,近代却占了三分之二。但是四川通史古代占了五分之三,近代只占了五分之二,有的人不理解,实际上是由城市自己的积累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