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好声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主办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委员好声音 > 正文
市政协委员易小光:打造国际性“科技特区”

2021年01月22日 15:04 来源:重庆晨报

untitled_副本.jpg

1月22日,重庆市“两会”举行专题“云记者会”,邀请代表委员、政府部门负责人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必须在“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发挥“三个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

打造国际性科技特区

易小光说,要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为抓手,高标准建设具有强大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引领重庆创新能力提升的载体,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具体来说,一是坚持高标准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对标国内外先进科技创新中心,从创新生态、重大科技设施布局等方面着力,强化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新兴产业创新中心。

二是营造科技发展软环境。引进、培育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打造面向全球、面向全国的开放性、国际性“科技特区”。

易小光认为,“十四五”时期,重庆要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

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要加快推进“智能重镇”建设,突出“芯屏器核网”,打造智能产业集群。

在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现代会展、法律服务等服务业。

此外,还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

一区两群

主城都市区建设“四城”

易小光说,“十四五”期间,还要优化“一区两群”国土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此他有三点建议。 

一是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着力实施“强核提能级、扩容提品质”,优化都市区功能布局,提升产业能级,建设国际智造之都、国际交往城市、国际消费城市、国际宜居城市。

二是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三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进一步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

营商环境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要紧密结合

易小光说,“十四五”期间,重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提升公共服务及基础能力水平,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要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要提高社会发展及公共服务水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全市健康体系建设。

同时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提高法治水平,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要素保障能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编辑:张玉兰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编:401147    渝ICP备05006522号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复制或镜像    技术支持: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