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重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四五”期间,环境管理将更加精细化,难度也将增加。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宣教国合处副处长陈泳霖提交了《关于我市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建议加快构建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体系,齐心协力将重庆建设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如何推动全民参与,从而实现体系的全面构建?
陈泳霖建议,首先应当强化社会监督。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推动环境信息全面公开,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畅通环保监督渠道。
如设立“曝光台”,主动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陈泳霖认为,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推进能力建设,大力发挥社会组织在承担社会资源对接、环境社会监督等领域的优势。
“环境保护教育,不仅仅是面向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还应该进入中小学的课堂。”陈泳霖建议,对现行的《生态文明教材》内容进行修改更新,并推广使用。鼓励学校到开放环保设施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课外研学活动,探索建立学校—家庭—校外研学“三学一体”的环境教学模式。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高校应该组织开展大学生绿色创新学习实践及环保志愿者活动,培养一批新时代具有绿色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除了环保进学校外,陈泳霖认为,环保还应该进社区、进园区,多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市民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逐步转变落后的生活风俗习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