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本书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23年10月18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演讲、谈话、贺信、回信、指示等220多篇重要文献。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伟大的政治创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中共中央统战部著,华文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风格,配以经典的统战故事,全面、系统梳理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来源于中国近现代的特殊国情,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生长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完善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孕育到发展到成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底蕴的新型政党制度,这期间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政党政治实践、所积累的影响深远的历史经验和制度成果。
《如何读懂中国共产党》
任仲文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一本通俗理论读物,精选《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的理论文章数十篇,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强大领导力和执政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五个部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逻辑和发展密码,有力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既是一个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一个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政党。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刘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溯源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迄20世纪初,下及1929年古田会议,以全景式叙事方法,书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背景下的中国,讲清我们党在生死关头将作出怎样的关键抉择,红色火种又如何在沉沉黑夜中成功燎原。本书在追求史料翔实、考证文献版本、注重实地考察与口述采访的同时,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以点带面地展现20世纪初中国非凡的寻路历程。采用图文结合编排方式,8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真实还原历史场景,再现历史人物的真性情、真面貌,是一部兼具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的通俗化学术专著、大众化党史读物。
《奔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
韩康、张占斌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
本书全面系统阐释了共同富裕的思想逻辑与科学内涵,聚焦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光辉实践,描绘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和壮丽前景,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思想性、通俗性、指导性。全书分为“求真”“求实”两篇,既有深刻洞见,又有细致分析,立足当前国情,深入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对推进共同富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作出积极回应,有助于澄清误解、凝聚共识。书中就大众关心的话题进行前沿解读,视角独特,观点鲜明,融入图解、案例、照片等直观素材,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深刻把握奔向共同富裕的光明未来和坚实步伐。
《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7卷)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撰写,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丛书的出版开创了国别科技史研究新领域,不仅有助于读者深化对科技革命与现代化等重大问题的认识,还将为国家宏观决策和科技战略制定提供学术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该丛书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研究扩展到俄罗斯、中国等科学革命或技术革命的非原发国家,特别关注了“地域性的”科学革命或技术革命以及外力冲击下启动的现代化。同时,作者们以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特别是以工业化为主线,阐释“现代化”及其与科技变革的关系。
《中国收入分配与劳动力市场研究》(12卷)
李实、赵人伟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该丛书从收入分配与劳动力市场的维度和视角,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丛书内容以研究收入分配为主,同时包括一些与收入分配相关的主题如贫困、就业、失业、社会保障、劳动力流动、教育等。这些论文集合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内收入分配与劳动力市场方面的研究成果精华,不仅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时期收入分配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社会保障改革等的变迁历程、特点及其变化,分析了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而且提出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缓解贫困、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建议。
《千里江山图》
孙甘露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中宣部全国重点主题出版物、“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并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千里江山图》以1933年设于上海的党中央机关的战略大转移为背景,描写了上海特别行动小组在实施“千里江山图计划”时克服各种困难危险,勇敢完成任务的故事。该小说原汁原味地还原历史氛围,原原本本描述事件经过,故事情节铺陈奇崛,并夹杂了复杂的世态人情,使得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既真实传奇又对人物刻画精细,做到了文学性与思想性的有机融合。
《西海固笔记》
季栋梁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作家季栋梁的长篇报告文学,是作者对家乡感情表达较为完整的一次记录。作者扎根于深厚的宁夏西海固大地,深入基层社会组织,捕捉细微的社会细胞,让作品保持着泥土的气息与活力、诗意的厚重与提升。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业,不仅仅是经济上摆脱贫困,也是广袤乡村的社会变革与精神洗礼,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人的变化和成长。作者踩进生活的泥土,贴近现实的人物,去发现细节、感受细节、思考细节,敏锐地捕捉和表现脱贫攻坚事业中的新因素新气象,写出了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记录了大量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出的时代新人,以及他们身上闪耀的时代精神光芒。
《艺术影响中国——百年中国画名作十谈》
于洋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艺术,一直以她独特的方式和魅力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中国人,也在默默地影响着世界。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画的演变与成就集中和典型地代表了近现代中国美术的时代特色与文化属性,既凝聚着古今中西的交集,又涵盖了民族命运的演变与政权交迭中民族艺术的语境适应与现代建构。本书以百年中具有代表性与社会影响力的十幅中国画作品为切入点,力求对每幅作品进行深入浅出地发掘分析与图像解读,力求通过对大家名作的深读,兼顾同时代或同类型的名作,以点到线展现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本体性艺术成就、时代特性与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