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在政协第六届重庆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2024年1月20日)
王新强
各位委员:
我代表政协第六届重庆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总体情况
一年来,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提出提案1480件,立案1315件,截至去年底已全部办复。委员对提案办理满意率为97.46%、基本满意率为1.78%。
紧扣经济发展积极献策。相关提案共584件,占39.46%,内容涉及双城经济圈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等。紧扣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系列提案,为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等“十项行动”的实施提供有益参考,促进川渝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聚焦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智能产业、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等建议,被吸纳入中共重庆市委出台的《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为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提供重要参考。针对交通物流中存在的短板,提出构建医药仓储、干线运输、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网络等建议被纳入《重庆市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升长江黄金水道整体智治能力等建议,为推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等建议,推动新通道智库联盟和发展咨询公司的成立。围绕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的实施,提出推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等建议,助力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提出建成全国重要人才高地等建议,推动“满天星”软件人才专项和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发展政策落地实施。紧扣推动乡村振兴,提出加强粮食和种业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农产品全产业链等建议,推动我市出台《关于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十条政策。
着眼发挥我国政治优势贡献智慧。相关提案共121件,占8.18%,内容涉及社会治理、民主政治建设、政务服务等。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治理宗教领域商业化等建议,助力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构建多融跨平台体系等建议,为搭建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提供有益参考。统筹政务云“建管运”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等建议,推动“渝快政”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鼓励干部在现代化新征程中积极奉献、提升党员干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素养等建议,助力我市党员干部展现才华、担当作为。高水平打造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加大台商台企支持乡村振兴力度、与港澳协同培养高精尖人才等建议,促进我市与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
围绕文化繁荣发展提出建议。相关提案共174件,占11.76%,内容涉及传统文化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加强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改进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等建议,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入国民教育。加强统战文化建设等建议,推动重庆统战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实施。提升演艺产业发展质量、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规范景区露营经济发展等建议,对促进消费提档升级起到推动作用。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支持红池坝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武隆区旅游景区发行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建议,推动川渝共同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休闲旅游胜地。
紧贴民生福祉谋划实招。相关提案共431件,占29.12%,内容涉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着眼深化教育改革,提出推进“双减”精准落地等建议,推动我市出台《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突出除险固安工作导向,提出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开展煤矿区安全监测处置等建议,推动“数字应急”平台建设;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进房地产保交楼防风险等建议,推动实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等建议,助力“全民反诈”专项行动。突出惠民强企工作导向,补齐卫生短板、垃圾分类处置、减少轨道交通噪音、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推进医养结合保障老年人健康、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提高公交适老化出行服务、提高产业工人队伍薪酬待遇、促进新就业形态青年群体成长等建议,推动多个部门从多个方面推出解决措施,助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建议,为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注美丽重庆建设持续建言。相关提案共170件,占11.48%,内容涉及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等。着眼推动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提出完善碳排放核查体系建设的建议被写入市政府出台的《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推动我市组建全国首个区域性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聚焦打好生态攻坚战,提出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区岩体劣化及生态修复、建立生态损害补偿赔偿机制等建议,为促进我市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发挥积极作用;提升生态品质、落实联防联控机制等建议,为在全国率先推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程度分级和用途分类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二、工作举措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提案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整体推进,实现了六届市政协提案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强化征集引导,确保提案质量。分三次编印《提案参考选题》共248条,引导委员和各参加单位紧扣国家战略实施、全市重点工作和民生关切问题,提高选题针对性和前瞻性。坚持立案“四审制”,严把重点提案遴选关,加强与提案者沟通协商,解答咨询200余次,确保立得准。表扬年度优秀提案39件,激励委员在提高提案质量上下功夫。
(二)注重双向发力,深化办理协商。坚持把协商民主贯穿提案办理全过程,坚持“四方会商”“三厅交办”机制,119个承办单位通过主动上门、座谈调研、视频连线、微信联系等方式,加强同提案者的沟通,坦诚交流互动。一般提案办理面商率提升为25%。
(三)改进方式方法,增强督办实效。对10个市级部门(单位)提案办理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及时将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督办年度重点提案76件,跟踪督办上年度重点提案11件,通过调研视察、召开座谈会,积极推动提案问题的解决,提案督办引领示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四)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服务质量。修订《提案工作条例》,提案工作各环节更加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召开六次调研座谈会,推动提案协商工作创新。精选乡村全面振兴等3期提案建议综述,以《送阅》专刊送市领导参阅。
同时也要看到,提案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界别和团体集体提案数量较少,办理面商比例较低,提案监督成效不够明显,数字提案建设相对滞后等。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三、2024年工作建议
2024年,市政协提案工作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充分发挥提案工作在政协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树牢提案质量意识。坚持“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的导向,提倡委员每年提交1至2件高质量提案。进一步提高集体提案、平时提案、监督性提案比例,加强提案撰写、审查、办理培训,持续开展年度优秀提案通报表扬,以多种方式推动质量提升。
(二)聚焦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重点任务。提案立案、重点提案的遴选与督办要更加体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突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聚焦“三攻坚一盘活”等重点任务实施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改进提案办理协商。督促承办单位与提案者加强沟通交流,坚持同类提案集中协商,重点提案、难点提案当面协商,用好“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和委员工作室工作载体,力争一般提案面商率提升5个百分点。
(四)加强提案督办工作。加大提案办理过程公开,定期开展提案办理督促检查,推动复文承诺事项落地落实。强化重点提案督办引领,力争督办一件、助推一批问题的解决。创新提案办理评议工作,推动评议结果与提案承办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挂钩。
(五)深化数字提案建设。迭代升级提案系统,为各方提供便利、快捷、高效的履职平台,逐步实现提案提、立、办、督、评全流程在移动端运行,推动提案内容、办理过程、办理结果依法公开,增强提案工作开放度、融合度与活跃度。
各位委员,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勇于担当、务实作为,努力开创提案工作新局面,为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