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柱县土家族自治县,米米茶被称为“迎客茶”,是土家人热情招待客人的必备美食,也是土家人钟爱的传统风味小吃。
从学习制作到创新技艺,从申请非遗到各地推广……在传承发展土家米米茶的路上,石柱县政协委员、重庆芳容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方蓉倾情倾力。
马方蓉14岁便跟着母亲学习米米茶的制作技艺,从浸泡糯米、蒸、阴、搓散解块、晒干成阴米,再到炒泡米、炸花生、炒芝麻,每一道工序,她都熟练掌握。2013年,带着在重庆中心城区学习的茶知识,马方蓉回到家乡,踏上了传承和发扬米米茶的“旅程”。
居住在武陵山脉一带的人们,有“吃茶”的传统。如何凸显特色?在实地调研后,马方蓉结合石柱民众的饮食习惯,研发出独具特色的土家米米茶,配以石柱绿茶和花生、芝麻、生姜等,分别制作成米米盐茶、米米姜茶、米米糖茶、原味米米茶等,不断满足大众口味需求。与此同时,她还不断创新,不仅研究出冷饮,还做成即食小吃,让大家一年四季、随时随地都能享用米米茶。
茶艺表演是推广茶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为进一步提高米米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马方蓉经常带着土家米米茶,到全国各地参加茶艺交流和比赛活动,且屡获佳绩。
同时,她积极助推米米茶申请非遗——走进武陵山脉中的传统村落,与当地老一辈聊米米茶的前世今生;查找县志等资料,了解米米茶的发展变迁;还经常向对本地文化比较了解的工作人员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土家米米茶习俗被列入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马方蓉也被评为市级非遗传承人。
为了将这项市级非遗带出国门,在2019年举办的“感知中国”庆祝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中,马方蓉代表中国少数民族茶艺茶文化传播者,将一碗碗米米茶呈现在“万里茶道”展台上。中蒙两国嘉宾、蒙古国各界代表和观众端起茶碗,津津有味地品尝米米茶,连连称赞其味道鲜美。“当时我非常激动和自豪。”马方蓉仍记忆犹新。
自2021年被推荐为石柱县政协委员以来,马方蓉持续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她与石柱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展合作,共建非遗教育基地,让土家米米茶习俗走进课堂,得以弘扬和传承。这几年,她通过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呼吁建立非遗一条街、文化美食节等来宣传推广非遗。她的呼吁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22年,在石柱县黄水镇举办了中国·黄水旅游度假区土家文化旅游季非遗市集活动。今年4月,融合了文旅咨询服务、非遗产品展示、旅拍服饰体验等多功能的“重庆石柱县文旅驿壹号站”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土家儿女,我将倾尽全力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米米茶,吸引更多人来体验土家民族风情。”马方蓉坚定地说道。(记者 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