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读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主办
首页 > 走进委员 > 委员读书 > 正文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

2024年12月03日 14:58 来源:重庆政协报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40篇重要文稿,系统回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读罢受益匪浅。

从“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中牢记政协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回望过去奋斗路,我们党之所以能从一叶红船发展为巍巍巨轮,是因为我们走得再远也没有忘记来时的路,没有忘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要在学习党史中找到历史经验、坚定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始终围绕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建言资政,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从“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中突出政协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这种“革命到底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这不仅是对共产党人的时代要求,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品质进行薪火接力。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新征程为重庆作出的战略谋划、精准定位,全面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把准政协性质定位,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以及全市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等中心工作协商议政,切实转化好建言成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綦江政协智慧和力量。

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中展现政协作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我们将努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立足新时代人民政协新要求,用好用足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持续创新理念、革新方法、完善机制,变革重塑政协工作机制,完善形成权责清晰、程序规范、关系顺畅、运行有效的地方政协工作体系,用新思维新方法提升政协组织现代化水平;以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为契机,扎实开展“奋进新征程·喜迎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主题实践活动,系统做好“‘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再创建、学习能力再提高、议政建言质量再提升、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再深入和政协自身建设再加强”5篇文章,在强基固本中放大政协优势,推进綦江区政协工作全流程全方位系统性重塑,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綦江政协实践。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深化“履职为民”工作,力戒认认真真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引导委员经常俯下身子深入群众察民情,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诉求,集中人民智慧,督促委员把作业写在綦江大地上、写到界别群众的认可里,让各项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接地气,以更多实招良策更好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做到献计出力解民忧、春风化雨聚民心,积极营造万众一心的良好社会氛围。(作者 钟远平)

编辑:张玉兰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编:401147    渝ICP备05006522号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