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巴渝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主办
首页 > 媒体报道 > 凝心聚力巴渝行 > 正文
【凝心聚力巴渝行】逐“新”而行 向“新”求“质”
南岸区政协创新实施“重点+关联”提案同步督办机制

2024年12月12日 13:18 来源:重庆政协报

“公司从2023年9月成立至今,团队规模从不到10人发展到已突破100人。”近日,“凝心聚力巴渝行”采访团走进南岸区新泽天软件园,园区企业家代表、重庆智呈映趣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去年落户园区后,真切感受到各种利好在此汇聚,让小微科创企业迅速“拔节成长”。

记者了解到,该园区企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南岸区政协近年来探索创新“重点+关联”提案同步督办机制,以做好人才服务、搭建科创载体、聚焦软件信息产业等重点提案为核心,集中力量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做好人才服务 夯实向新基础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民盟南岸区委会专职副主委夏爽在2022年南岸区两会提交的提案中提出,当前南岸区存在高端人才欠缺、高层次创新人才激励不足等问题,呼吁用活用好各类创新人才资源,做好人才服务,夯实向新基础。

该提案受到南岸区政协高度重视,被列为当年的1号重点提案,同时选出了8件“人才类提案”共同督办。这也是南岸区“重点+关联”提案同步督办机制的萌芽。

南岸区委组织部收到提案后立即会同协办单位组建工作组,深入区内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单位开展专题调研,从构建校地企多元合作平台、优化人才生态软环境等方面制定具体举措。在一系列举措助推下,该区成功组建了全市首个以高校人才为主体的高端智库——“南山智库”;出台了《“江南菁英”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江南菁英”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建成了人才公寓827套,筹集定向配租住房4500套。

聚焦发展重点 紧抓向新“牛鼻子”

在2022年“人才类”提案督办的成功经验上,南岸区政协进一步探索实施提案管理督办。2023年,该区政协将重点放在了向新发展的“牛鼻子”——软件信息产业上。

2023年初,民盟南岸区委会提交提案《关于以更大力度扎实推进“满天星”行动计划的建议》,呼吁合理规划布局产业载体,制定完备有效的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聚集发展。该提案被列为该区政协1号重点提案,同时选定了5件关联提案与之同步督办。

接到提案后,提案各承办单位聚力从抓载体盘活、企业聚集、融合发展等方面制定举措,发挥出“乘数效应”。据该区经济信息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南岸区累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50余亿元,同比增长16%以上,排名全市前列。

搭建科创载体 厚植向新“沃土”

除了做好人才服务、聚焦软件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南岸区政协今年仍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为科创企业厚植向新“沃土”。

“公司入驻迎龙创新港后,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现已推出自研软件产品,还能承接外包委托研发。”重庆乐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团队为某工业公司研发的数字车间系统,可通过多个环节对钢材料进行严格管理,一年为该公司节省约3%的材料,省出200多万元。

在迎龙创新港·大学科技园里,像乐骋科技这样获益的小微科创企业还有很多。园区负责人刘宇告诉记者,自今年南岸区政协1号重点提案《关于迎龙创新港的建设发展的建议》办理以来,创新港整合了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优势学科资源,真正实现了校企联动,助力园区小微科创企业实现技术突破。

此外,该重点提案的提出者宋赟委员还呼吁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上进一步强化要素支撑,壮大战略科技力量。石超峰、赵德春、王洋等委员也分别从数字化引领产业发展、大学科技园建设、产学研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打出了有力的“组合拳”。

当前,创新港集聚省部级创新平台19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规上企业32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入驻企业110余家,注册企业超过1200家,总营收超 50亿元。(记者 李忆南)

编辑:张玉兰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编:401147    渝ICP备05006522号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