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新春伊始,政协委员们或走进基层感受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或立足岗位思考谋划助力新重庆建设的新打算。从委员眼中的新变化新期待中,加速跑、加油干、向前进的信心在累积、力量在汇聚。
徐鹏:宣传巴蜀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你们知道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吗?”“刘禹锡的《竹枝词》其实是起源于巴蜀的一种民歌”……今年春节期间,市政协委员徐鹏受洪都拉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邀请,在北京为52名在华留学生分享中国传统文化和重庆历史文化。
徐鹏身上有着诸多标签,青年作家、重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乡村振兴“鸿鹄计划”创始人。众多的身份与丰富的经历,让他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延展了广阔的视野,也为他与留学生们的交流提供了充足的“谈资”。
在交流中,徐鹏问到留学生们来中国求学的原因和感受,“他们有的说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文化内涵很丰富;有的说中国是一个安全又友好的地方;有的说中国科技很发达,想体验新的东西……”
听着这些回答,徐鹏回想起自己走访多国的所见所感,不禁感叹:现如今来中国留学已悄然成潮,中国正以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目光。
“近年来,巴蜀文化已经成为一张备受瞩目的文化名片。”在徐鹏看来,重庆故事也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讲好重庆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新的一年,他将持续推动重庆文化建设,力争推动创作更多精品力作,积极向海内外宣传重庆文化、巴蜀文化,讲好重庆故事、中国故事。(记者 高吕艳杏)
杜朝辉:让在渝务工人群感受家的温暖
曾经的春运,方向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家。如今的春运,“返乡潮”不再是主流,出游远方成为新选择。
这一现象引起了市政协委员、重庆工商大学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中心主任杜朝辉的关注。
“今年春运没有了过去特有的‘返乡潮’,许多人都选择了外出游玩。”杜朝辉说,春运的变化蕴含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过去,“返乡潮”的主体是农民工、大学生等,而如今,“返乡潮”的逐渐减退意味着打工族的打工领域、地域、未来发展将发生相应转变。因此,如何让在渝务工人员真正把重庆当成自己的家乡,在这里过得安心、放心,成为杜朝辉今年重点关注的事情。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杜朝辉表示,新的一年她将持续关注在渝务工人群,特别是其中的低收入人群,在呼吁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并围绕如何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进行再就业培训、获得政策扶持等,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为促进重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居乐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 李忆南)
朱珈仪:让科技之光点亮生活
1月31日,大年初三,重庆科技馆开馆后,迎来了一大批孩子参与投壶、捶丸、击铜钱等传统民俗游戏。市政协委员,重庆科技馆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珈仪介绍,今年是中国传统年俗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重庆科技馆充分挖掘整合丰富的科普资源,将年俗与科技相结合,以生肖“蛇”为主线,特别策划“灵蛇贺岁,巳巳如意”春节主题科普活动,涵盖任务寻宝、快乐游园、站点探索等多元化的活动形式。
春节假期,除了牵头策划科普盛宴,朱珈仪也持续关注和思考着科技的发展。“今年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780台问界M9带来的智慧灯光秀,把灯光艺术、音乐韵律、舞台设计与车辆智能矩阵完美结合,这场视觉盛宴惊艳了全国乃至全球观众。作为重庆人,我深感自豪。”朱珈仪说,这不仅是重庆科技实力的精彩亮相,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创新突破的展现,“我从中感受到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也看到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无限可能,期待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大众视野,让科技之光点亮生活。”
对于当前正受全民热议的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朱珈仪也感慨地表示,DeepSeek背后是中国科研团队的突破,从底层技术到应用生态都是自主创新的成果,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鲜活注脚。当公众自发成为科技创新的参与者和传播者时,不仅是技术赋能的民生温度,更是一个创新大国厚积薄发的生动写照。
新的一年,朱珈仪说,她将坚守主责主业,紧扣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主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推动全市科普事业发展工作中。深耕科普阵地建设,充分利用重庆科技馆平台资源,构建分层分类科普体系,重点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助力,“作为政协委员,我也将积极履职,深入调研科技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为科技强国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 程颖)
王锦龙:让医疗保障惠及千家万户
“王叔,新年好,近来身体好多了吧?”“好多啦!好多啦!”1月31日,大年初三,市政协委员、奉节县医保局局长王锦龙回到老家奉节县公平镇大田村,见着乡亲王叔,便关心询问起他的身体状况。
王锦龙说,王叔在几年前患上糖尿病,但因家庭条件困难、健康意识较差,没及时进行有效救治,身体多处出现病痛。在一次回乡探亲中,王锦龙得知这一情况后,来到王叔家中了解病情,向他普及医疗保险政策知识,建议他以个人名义购买职工医疗保险。最终,王叔接受了王锦龙的建议。
几年来,王叔在医保政策帮助下,享受到不少参保报销的实惠,省下了大量积蓄,减轻了家里负担。如今,王叔的身体日渐好转,一家人也增加了继续打拼的信心和勇气。
“见到王叔家的变化,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王锦龙说,春节期间,他又深入多个乡镇、社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充分利用群众返乡机会,开展“敲门行动”,紧盯新生儿、大学生、返乡人员、新婚夫妇等重点人群宣传解读“参保如何办、得病找谁看、病重怎么转、报销如何办”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让返乡群众了解异地就医办理流程、城乡居民参保缴费方式和医保报销政策等,提高返乡群众参保积极性和政策知晓度。
王锦龙表示,新的一年,奉节县医保局将积极落实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要求,优化报销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让群众办事更便捷。同时,他希望在履职中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深化“全民医保一件事”改革,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保障基金安全,大力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三医”协同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记者 陈元洪 通讯员 田倪圆)
杜洁:期待城乡融合迈出更大步伐
城市街头的红灯笼高高悬挂,年味十足;乡村文旅活动丰富多样,热闹非凡。“如乡村旅游大联欢、非遗文化展等,展现了乡村新活力。特别是通过数字乡村网络发展行动,乡村地区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不少村庄利用电商直播打开了农产品销路,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乡村振兴成果显著。”春节期间,重庆城乡融合的新气象令市政协委员、市台联副会长、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智库建设办公室主任杜洁印象深刻。她说,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背篓专线”“扁担轮渡”,“这些细节不仅彰显了城市温度,也体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
出生于河北的杜洁于2012年来到重庆,扎根在西南大学的科研岗位已10余年。杜洁为自己有幸参与并见证重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而深感自豪,“我既切身感受到美丽山城的生态宜居,也看到这座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迈向智能化、国际化的新征程。”站在新一年的开端,她期待重庆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与数实融合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乡村更加繁荣,乡村振兴与智慧城市建设齐头并进,共创美好未来。杜洁说,她将更好地把自己台胞、河北人、新重庆人多重身份融为一体,在不同的岗位上积极奋进,为贯彻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建设巴渝和美乡村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记者 程卓)
任世兵:把城市精神融入工作与履职中
“新年新气象!我将努力在工作和履职中弘扬城市精神,让重庆的城市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师傅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任世兵说,“弘扬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被写入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激荡人心的力量。
任世兵深耕食品行业多年,春节期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行业中取得新突破,展现“争先”精神。去年,他所在的食品企业与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攻克了“榨菜+烘焙”在盐分、水分控制上的技术难题,成功推出榨菜鲜肉月饼,市场反响热烈。
任世兵表示,榨菜已成为重庆特色优势明显的富民支柱产业。他希望进一步延伸榨菜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利民惠民的目标。今年,他计划在“榨菜+烘焙”领域进行更多探索,推出榨菜粽子、榨菜酥等新产品,并加大网络营销力度,让“榨菜+烘焙”系列产品成为重庆知名伴手礼,打造具有涪陵辨识度的城市名片,提升市场影响力。
“作为政协委员,我将继续关注食品行业的创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推动重庆特色食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任世兵说,他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榨菜+烘焙”这一创新组合将为重庆食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城市精神的生动体现。(记者 秦杰)
袁锐:结合非遗年俗 创新春节消费
春节期间,张灯结彩的重庆高新区走马古镇,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一串串红彤彤的灯笼,一排排五彩缤纷的油纸伞,一副副墨香四溢的春联,让新春气息扑面而来。除夕当天的“蛇舞新春 领航未来”走马镇春节民俗展演暨流动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更为人们献上了一场热闹的“年味盛宴”。
随着“春节”成功申遗,呈现在百姓面前的“非遗版春节”年味愈发浓厚,文化内涵也更加丰富。“在这个特殊的春节中,我看到了各地对传统年俗的重视与传承,深切感受到今年春节与往年有很大不同。”市政协委员、重庆网络作家协会主席袁锐举例说,如市群众艺术馆推出的重庆非遗展厅,展现了蜀绣、荣昌夏布等35项非遗项目,让市民更好地体验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在政策层面,各地也积极响应中央提振消费的号召,通过春节消费热潮,激发经济活力……袁锐认为,商家应更加关注如何结合非遗年俗,创新春节消费产品,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袁锐希望新的一年能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更好的平衡,推动重庆及巴渝文化进一步发展,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同时,他希望相关部门能继续倡导传统年俗,推动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为市民营造更丰富的节日体验。(记者 陈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