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主办
首页 > 区县政协 > 正文
江北:凝聚多方合力 助推家校社协同育人

2025年06月30日 15:29 来源:重庆政协微信公众号

近日,江北区政协组织江北城地区委员组委员和重庆市少年宫、江北区新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江北嘴实验学校及江北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围绕加快推进江北城街道三洞桥社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开展“渝事好商量”协商活动。

江北城街道三洞桥社区在城市书房内开展世界读书日儿童绘本阅读系列活动。袁雅琴 摄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正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趋势。通过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构建“目标一致、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教育模式,能够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全面、可持续的支持。江北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徐华伟介绍,三洞桥社区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凝聚社区教育资源、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开展“成长学堂”等特色教育服务,有效满足了辖区学生的课后学习需求,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上取得初步成效。不过,当前的工作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亟待进一步优化完善。

针对如何加快推进三洞桥社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江北区政协委员、重庆市中医院医务处公共卫生科科长刘晓熹提出,双职工家庭课后托管刚需存在服务真空,社区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妥善衔接学校放学与家长接孩子的时间段,填补课后服务空白。江北区政协委员、江北区统计局党组书记范泽宇表示,与侧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不同,现代教育更需构建家校社良好闭环机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突出品德培养、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建议充分发挥三洞桥社区的金融资源优势,探索面向适龄儿童开展财商、金融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江北区新扬社工理事长陈仙歌结合社会工作服务实际,深入分析了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标准化供给和差异化需求”矛盾。她认为,应构建精准化的教育需求响应体系,创新社工介入的教育支持模式;同时,引入本土社会资本,激活本土教育治理的内生动力,构建教育资源的网络化治理格局,以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精准匹配。

“此次协商活动,为三洞桥社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江北区政协有关负责人希望三洞桥社区持续深化此次协商成果,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做好社区资源集聚共享、家庭教育源头摸排、正能量教育宣传的联动推进,持续把三洞桥社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做深做实,切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江北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提供经验模板。(记者 秦杰 廖弦)

编辑:杨靖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编:401147    渝ICP备05006522号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