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几天雨,倒灌湖涨水了,湖里有不少漂浮物。今天,咱们一起去把这些垃圾清理干净。”11月3日雨过天晴,一大早,忠县政协常委、马灌镇倒灌湖“民间河长”周玉高便召集起数名清漂志愿者。“‘看、闻、听、查’是巡河护河的基本要领,大家一定要密切关注河岸维护、河道保洁、河道水质、公示牌管护等情况:仔细查看河道内浮萍、水草的生长状况,是否存在漂浮垃圾和淤泥堆积;同时做好走访记录,对河道旁有无违建、生活垃圾处置及污水处理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一边巡河,周玉高一边提醒着大家。
忠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长江流经县境88公里,辖区内共有大小河流308条,总里程超1500公里,同时分布着各型水库103座。丰富的水资源也给河湖管理带来了巨大考验。2017年忠县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建立起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实行属地河长分段管理、分段负责,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但在实践中,由于河流里程长、河湖面积大,党政河长数量有限,很难实现巡河护河的精细化与全覆盖。对此,忠县创新治水管水模式,在居住于各条河流沿线的群众、学校师生、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爱心人士等群体中,共计招募384名具有较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愿意投身河湖保护事业的“民间河长”参与水环境管理。这些“民间河长”就近承担1至5公里河道的巡河护河任务,为辖区水环境安全增设了一道“安全锁”。
忠县“民间河长”队伍里涵盖各界人士,其中政协委员有近20名,在忠县各地河湖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周玉高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忠县政协常委、企业负责人,周玉高同时还肩负着重庆市河长办聘任的河长制社会监督员、忠县河长办聘任的“民间河长”双重职责。
“这些年,县河长办等部门举办的巡河业务专题培训和现场会,我从未缺席。每次培训结束后,我都会给志愿者们开展系统复训。‘一书一单一图机制’是培训的重点,对明确‘民间河长’责任、快速提升巡河技能非常有帮助。”说起巡河护河的门道,周玉高如数家珍,“‘一书’是护河技能‘一书通’,通过分级定制《河长巡河手册》、定期开展培训等方式,解决‘如何巡’的问题;‘一单’是巡河任务‘一单清’,通过制定责任清单,明确‘巡什么’;‘一图’是治河范围‘一图明’,通过标定河长责任区域及重点风险点位,实现挂图作战,解决‘巡哪里’的问题。”
周玉高是土生土长的马灌人。他说,倒灌湖是长江支流渠溪河的源头,流经马灌镇倒灌社区、双石村、金宝村等地。过去,由于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中,倒灌湖污染严重。2018年,马灌镇启动治理,在党政河长、“民间河长”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倒灌湖水清岸洁,田畴如画,彻底摘掉了“黑臭水”的帽子。如今,忠县以倒灌湖为核心,依托传统油菜产业,投入1.5亿元精心打造灌湖水乡景区。景区先后获评全市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成为带动当地乡村振兴和百姓致富的新引擎。(通讯员 赵军 张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