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渝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丰科技”)研究院办公室内,江津区政协委员、渝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主任、正高级工程师李志均正与团队成员交流产品开发细节。办公室墙上悬挂着的“守正创新”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身为技术骨干的李志均总是活跃在车间里。“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唯有不断探索和技术创新。到一线,才能更好找准创新切入点。”多年来,李志均将“创新”二字深植于心,参与研发了网络神经电缆、舰船电缆、核电电缆、防火电缆、铝合金电缆等系列新产品,多项新产品获得“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重庆市重大新产品”等称号。
如今,李志均所带领的技术团队已有20余人,包括高级工程师4人、博士2人,形成了以行业领军人才为核心、中青年技术骨干为支撑的创新梯队。今年4月28日,李志均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他的个人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协助公司建成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
“当时已确定合作方向,但仍需我们企业从专业方向上,明确院士工作站更细致的研究目标。”李志均仍清晰地记得2016年首次拜访蹇锡高院士之行。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最终促成江津区工业史上首个院士工作站——“蹇锡高院士专家工作站”于2017年4月落户渝丰科技并高效运行。
除了狠抓技术研发,创新转型也是李志均关注的重点。
2017年开始,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浪潮席卷整个制造业,李志均敏锐捕捉到“风口”,向公司倡议引入智能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他的建议很快得到采纳,随后,公司迅速建成首个重庆市级数字化车间,让车间从“3至4人操作一台设备”转变为“2人即可管3台设备”,改造后企业综合生产效率提升50%,产品不良率降低8%,单位能耗下降10%,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更实现了产品种类、质量、能效的显著提升。此后,在李志均的建言助推下,渝丰科技持续加码,建立了第二个市级数字化车间和一个省部级智能工厂,成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范例。
李志均不仅为企业发展倾心,更为行业及江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在调研中,他发现,目前江津区拥有电线电缆企业达十余家,但均缺少相关配套企业,没有形成产业链条,未能对全区电子产业的整体融通发展起到支持和带动作用。为此,他提交提案《关于有效推进江津本地线缆产业链融通发展的建议》,呼吁建立江津区线缆行业产业联盟,鼓励线缆行业进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加强政策引导。此外,李志均还针对本区居民出行交通问题,提出《关于提升江津服务品质,铸就高品质生活新高地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认真办理。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李志均始终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谈及未来,他说,将继续立足岗位、钻研创新、追求卓越,推动产业升级,同时为助推江津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记者 陈元洪 通讯员 刘朦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