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挖掘生态产品气候价值,释放气候经济发展潜能”为主题的第三届川渝气候经济发展大会在重庆市奉节县召开。
“朝辞白帝彩云间”——奉节因千年“诗城”而闻名,却也曾因煤炭产业兴盛被称为“煤城”,空气污染令蓝天蒙尘、彩云难见。如今的奉节,经过气候治理后,已重回山清水秀的生态佳境,而在这绿色变迁背后,离不开县政协的持续助推。
奉节作为西南地区曾经的重要产煤地,有17个乡镇涉及煤炭开采,导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比高达68%,森林覆盖率一度下降至30%以下。县政协经过深入调研后形成专题报告,呼吁循序渐进分类关停煤矿,最终促成县里关闭217座煤矿,全面告别煤炭开采。面对财政收入骤降的转型困境,县政协又提出“封山育橙”之策,助力引导29家煤矿转型投身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领域,将22万亩废弃矿山化作脐橙园,经过系列生态修复,县域森林覆盖率回升到69.49%。
近年来,县政协始终把大气污染治理列为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持续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为空气质量优化鼓与呼,助力政府打出系列治理“组合拳”:
针对聂自刚委员提出的《关于严控焚烧污染 提升城区空气质量的建议》,县政府积极采纳有关建议,迅速构建“1﹢9”工作体系,成立综合领导小组,配备9个专项责任专班,织密大气治理工作网络。阮春江委员提出的《关于妥善处置建筑垃圾的建议》,助力推动政府对主次干道扬尘实施网格化管控,强化渣土车运输监管,对多个在建工地开展扬尘整改督查。围绕科教界委员关于加强冬季城区禁煤的建议,县政协参与三次专项整治,推动14家燃煤砖瓦窑厂安装在线监控,督导10家重点企业稳定运行废气净化设施。
据了解,2022年至2024年,奉节县城空气优良天数每年均在350天以上,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低于30微克/立方米。因大气环境的持续“更新”,奉节已连续3年承办川渝气候经济发展大会。
空气质量日益向好,下一步如何推动气候资源“变现”,增添地区生态旅游、康养等绿色发展动能?围绕气候资源经济转化路径,县政协又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挖掘生态产品气候价值的建议》调研报告,成果被纳入第三届川渝气候经济发展大会。
县政协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政协还积极倡导打造“三峡凉都”气候品牌,助力设计8条避暑游览路线,建成三峡之巅、乌云顶等多个气象景观观景台。据统计,2024年奉节旅游门票购买人数达256.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1%和21%,真正将气候资源有效转化为旅游资源,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从昔日煤灰蔽空,到如今蓝天常驻,县政协正持续助力千年诗城重绘生态新貌,让碧云天成为奉节最动人的城市色彩。(田倪圆 凌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