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持续关爱,让我的逐梦路上暖意融融。”近日,在重庆市永川区政协组织的2025年关爱基金受助学生参观交流活动中,就读于中南大学的受助学生代表小周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动情地说:“被温暖照亮的人,更要成为发光体,我将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此次活动共发放助学金71.2万元,是永川区政协“关爱基金”自2010年设立以来第16次集中发放。迄今,区政协已连续四届接力,发动委员、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募集资金上千万元,累计使用关爱基金765.76万元,共资助困难学生1854人次,成为区政协持续时间最长、委员参与最广泛的慈善公益品牌。
近年来,区政协不仅持续组织开展关爱基金助学活动,还积极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方式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024年,区政协社会福利保障界委员调研发现,永川仅有两家慈善组织,而且只有一家具备公开募捐的资格,存在部门合力不足、资金筹集渠道单一、社会共识有待加强等问题。随后,他们联合反映了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加强我区慈善事业发展的建议》,呼吁健全慈善事业发展长效机制,构建“大慈善”工作格局;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互联网慈善公益平台的合作,做大慈善资金池,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精心设计慈善公益项目,链接数字化产业资源,大力推动“互联网+慈善”事业发展,提高互联网捐赠转化率。
在今年区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上,陈亮委员提出提案《关于推动设立社区慈善基金的建议》,指出当前社区慈善基金覆盖率低、宣传不足、专业力量薄弱等问题,建议推动设立城乡社区慈善服务活动主体,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用,创新建立城乡社区慈善服务活动支持平台,积极策划城乡社区慈善服务活动项目。
委员的建议迅速得到落实。区民政局联合区委社会工作部等相关部门,积极采取系列举措,优化慈善基金设立程序,建立激励机制;搭建院校与慈善组织人才对接平台;扩大公益创投范围,增强社区“自我造血”能力;打造慈善场景,推动“慈善+文化+服务”融合;推广“互联网+慈善”模式,拓宽募捐渠道;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慈善公信力。
如今的棠城永川,慈善正成为城市的温暖底色,照亮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截至目前,全区已设立社区慈善阳光基金29支,覆盖14个镇街,募集资金278.31万元,开展公益活动100余场,惠及群众超万人次。在“善满棠城・爱润万家”品牌的引领下,探索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随着公益集市、慈善义卖、心理疗愈课堂等活动不断开展,永川“处处有善、时时可善、人人慈善”的浓厚氛围已然形成,慈善事业成为了多方合力奏响的爱的“交响乐”。(王国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