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新春,重庆涪陵区万亩青菜头迎来丰收季。作为全球闻名的“榨菜之乡”,涪陵的青菜头产业不仅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更是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然而,面对丰收的喜悦,仍有一部分村民因缺乏劳动力发愁。
2月8日,涪陵区政协二渡乡村振兴委员工作室组织委员们深入江北街道松坪村田间地头,帮助脱贫户抢收青菜头,以行动纾困解难,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在松坪村村民赵世奎的菜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格外动人:身着红马甲的委员志愿者身影与绿意盎然的菜地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赵世奎是村里的脱贫户、低保户,虽身有残疾,仍自强不息种植了5亩青菜头。砍菜头、剔菜叶、装袋搬运……委员们与村民分工协作,当天便完成了5000余斤青菜头的收砍任务。
“多亏了政协的同志,不然真怕菜头烂在地里!”赵世奎望着满载的运输车感慨道。这场“及时雨”不仅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更打通了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二渡乡村振兴委员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紧扣“榨菜﹢”特色产业,先后提交《进一步迭代完善涪陵榨菜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渝早100”推动早市青菜头产业发展》等高质量提案,推动完善《榨菜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从品种改良、环保生产到利益分配全链条建言献策,已累计开展活动26场次,推动解决实际问题14个。
“让‘最后一公里’成为‘最畅一公里’。”二渡乡村振兴委员工作室负责人表示,委员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以政协之能服务发展之需,通过厚植生态底色、做足特色文章,让绿水青山间的青菜头,真正成为致富增收的“金疙瘩”。(任秋菊 徐克 赛凌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