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红利——市政协聚焦“大力提振消费,积极扩大内需”献计出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主办
首页  > 专委会工作  > 正文
让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红利——市政协聚焦“大力提振消费,积极扩大内需”献计出力
2025年11月20日 10:43 来源:重庆政协报

11月7日,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举措持续扩大消费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共6个部分18条举措,聚焦消费限制做减法,围绕消费促进做加法,强调从消费供需两端入手,通过优化供给、扩大需求促进增量消费。

政策红利的落地,离不开市政协的精准调研与建言献策。按照市政协助力“六区一高地”建设委员履职实践活动部署,今年7月,市政协经济委牵头组织专题调研组,围绕“大力提振消费,积极扩大内需”主题深入调研,为重庆消费市场把脉问诊、开出良方。

市政协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调研全面深入,该委设立17个子课题组,涵盖汽车消费、乡村消费、大健康消费、消费载体提档升级、轨道消费、服务消费等多个领域。邀请政协委员、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广泛参与,形成“多方联动、专业互补”的调研团队,系统分析我市提振消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消费市场的突出特点及不足。

7月至9月,从重庆中心城区的核心商圈到远郊区县的乡镇集市,从新能源汽车4S店到家电卖场,从文旅景区到餐饮门店,调研组用脚步丈量消费市场,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助力我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参考。

调研组来到京东MALL重庆中心城区一家门店,恰逢其焕新升级。门店负责人介绍,他们以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为核心,推出多个重庆“首个”特色体验项目,尽管开业期间企业补贴最高达20%,但仍面临高端体验转化率不足等问题。调研组现场体验了智能家电互动场景,详细记录“体验式消费如何转化为实际购买力”“政策红利如何精准触达消费者”等关键问题,并与企业探讨优化方案。

陶然居·渝味360碗国潮美食街的非遗美食与国潮文化碰撞,让调研组眼前一亮。商贩将小面制作工艺搬进国潮环境,既保正宗又重展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但运营方也坦言,持续创新、避免同质化的压力较大,亟需针对性政策支持与配套设施保障,打通“美食+旅游+文化”消费链条。调研组走访了10余家入驻商户,发现部分非遗美食商户存在品牌影响力弱、线上推广不足等问题,并通过现场召开座谈会共商解决方案。

在轨道交通9号线红岩村站、2号线李子坝站,调研组实地考察重庆轨道交通建设20年发展成果与轨道消费服务带建设情况。调研发现,李子坝的“网红”效应与周边商业体联动不足,游客“看完就走”,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这一问题也被纳入调研组重点关注清单。

历经数月深入调研,调研组认真梳理分析,将收集到的问题分类汇总,结合行业发展规律和外地考察学习的先进经验,形成了《关于大力提振消费积极扩大内需的相关建议》调研报告。

调研组建议,我市应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在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创新场景、改善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争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厚植消费根基,从收入、社保等方面夯实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聚焦汽车文化、节赛会展、轨道消费等领域,推动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协同发展;深化拓展本地及外来消费市场,通过塑IP、创场景、引客流,增强消费影响力;推动传统消费转型和新型消费创新,构建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完善交通、商贸等硬件条件,优化制度、统计等软件环境,为消费增长提供保障。

这份凝聚着政协智慧的调研报告被及时报送市委、市政府,获高度重视,部分建议也被转化为《若干措施》的政策内容,实现了调研成果向政策红利的转化落地。

“政策出台只是第一步,关键在落实。”调研组成员表示,将持续关注《若干措施》在基层的执行情况,确保好政策真正惠及企业和消费者。市政协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继续围绕“六区一高地”建设,紧盯消费市场新变化、新趋势,持续深化调研、精准建言,为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政协力量。(记者 高吕艳杏)

编辑:杨靖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编:401147    渝ICP备05006522号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复制或镜像
底部